精细化工助剂及表面活性剂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发布者:hgAdmin发布时间:2025-04-02浏览次数:867

一、实验室概况

  精细化工助剂及表面活性剂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依托于四川轻化工大学,是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致力于精细化工助剂及表面活性剂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旨在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二、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应用

  实验室在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应用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工作,主要聚焦于新型表面活性剂的设计与合成、多功能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合成工艺等方面。

  新型表面活性剂的设计与合成: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设计并合成了多种新型表面活性剂,如含氟表面活性剂、Gemini 表面活性剂等。这些新型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提高乳化性能、增强溶解能力等方面展现出优异的性能,为解决工业中的特殊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多功能表面活性剂的开发:通过分子设计和合成技术,开发出具有多种功能的表面活性剂,如抗菌表面活性剂、抗静电表面活性剂、光响应表面活性剂等。这些多功能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还能满足特定的功能需求,拓展了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领域。

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合成工艺:致力于开发绿色、环保的表面活性剂合成工艺,采用可再生资源、生物基原料以及无毒无害的催化剂和溶剂,降低合成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向二:复配技术与应用

实验室在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技术与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致力于开发高效、多功能、环境友好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的需求。

复配增效技术:研究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作用,通过优化配比和组合方式,提高表面活性剂的综合性能,如增强乳化、分散、增溶等效果,减少使用量,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应用效果。

多功能复配体系:开发具有多种功能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如抗菌、抗静电、阻燃、光稳定等功能的协同复配。这些多功能复配体系能够满足复杂应用场景的需求,如在医疗、环保、电子等领域的应用。

环境友好型复配:注重开发环境友好型的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选用可生物降解、低毒无害的表面活性剂成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研究复配体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降解行为,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安全性。

个性化定制复配:根据特定行业和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表面活性剂复配解决方案。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深入了解应用需求,开发出符合特定要求的复配体系,助力企业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

智能化复配技术:探索智能化复配技术,利用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时监测复配体系的性能变化,实现自动调控和优化。这种智能化复配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应用领域拓展:研究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材料制备、生物医学工程、新能源技术等。通过复配技术的创新,拓展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研究方向三:特种助剂合成与开发

在特种助剂合成与开发领域,实验室围绕精细化工行业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高性能氟材料助剂的开发、绿色化学合成助剂、生物基助剂的开发以及功能助剂的创新应用等方面。

高性能氟材料助剂的开发:针对高性能氟材料的需求,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氟材料助剂,如氟表面活性剂、氟化催化剂等。这些助剂能够显著提高氟材料的性能,如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等,为高性能氟材料的国产化和定制化设计与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绿色化学合成助剂:研发了多种绿色化学合成助剂,如新型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等,这些助剂具有高效、环保、可回收利用等特点,能够显著降低化学合成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绿色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

生物基助剂的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开发新型助剂,如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生物基催化剂等。这些生物基助剂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环境友好等优点,为精细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功能助剂的创新应用:开发了多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助剂,如光致变色助剂、温敏助剂、智能响应助剂等。这些功能助剂能够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实现特定的功能,为精细化工产品的智能化和高性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科研团队

 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包括教授、副教授、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等。团队成员在精细化工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老中青结合的创新研究梯队。团队成员共计2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成员15人,占总人数的62.5%;硕士学位成员9人,占总人数的37.5%。团队成员平均年龄45岁,形成了以中青年科研人员为骨干,老中青相结合的创新研究梯队。

 团队成员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精细化工、应用化学、药物化学、化学工程等,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在实验室的工作期限平均超过5年,具有丰富的合作研究经验。

四、科研成果

   自成立以来,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包括:

   在精细化工领域发表了8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承担了40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

   获得了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3项省部级科技奖;

   申请了46项发明专利,推动了多项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五、平台设施

   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平台,包括变压吸附与变温吸附、膜分离、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微波辅助萃取等试验装置,以及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精密大型仪器,总价值超过4000万元。

六、合作交流

   实验室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巴西、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的教授、博士开展了线上科研交流和合作,定期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推动学术成果的共享与转化。

七、未来展望

   未来,实验室将继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精细化工助剂及表面活性剂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力争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培养更多高层次科研人才,为精细化工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联系方式

联系人:唐楷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兴路519

电话:13795585046

邮箱:1379558504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