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学院举行博士论坛交流学术成果及经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6-28浏览次数:539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院活跃的学术氛围,开阔老师们的学术视野,促进老师们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在化工与制药这两个专业交叉领域的融合,化工学院于2018627日上午9点在化工学院511会议室举行2018年第四期博士论坛。化工学院领导刘兴勇副院长、陈明尧副院长、学院的科研骨干、部分其他学院的老师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四个主题报告构成。

毛新芳博士作了题为《昆虫抗冻蛋白的低温保护及其机理研究》的报告,该报告主要介绍了荒漠昆虫抗冻蛋白的性质、结构与热滞活性以及低温保护功能的相关性,以及其可能作为分子伴侣的保护机理,抗冻蛋白的应用举例。接下来也分享了其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毛博士以非常形象的图片方式和易懂的语言给大家讲解昆虫抗冻蛋白的科学知识

毛新芳.jpg


余婷婷博士作了题为《反胶束萃取的分子相互作用机理与固定化漆酶在反胶束中的催化反应》的报告,重点介绍了反胶束研究背景和作用,反胶束萃取谷氨酰胺转移酶的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固定化漆酶在反胶束介质中的催化反应

余婷婷.jpg


雷英博士作了题为《生物质基碳材料和NiFe催化剂及电催化性能研究》的报告。重点介绍了生物质基碳材料的研究背景、制备和表征方法,尤其是对碳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接下来介绍了NiFe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电催化性能,并与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雷博士也分享了其制备生物质基碳材料的灵感来源于来源于一次在朋友家吃饭时第一次看见冻豆腐的微观结构,从而产生了新奇的制备方法。

雷英.jpg


郑丹博士作了《流化分级结晶器中制备高纯硫酸钾的萃取结晶耦合动力学研究》的报告,主要包括FLUENT流体力学模拟软件、流化床内萃取结晶耦合过程,以及萃取结晶数值模拟分析三部分内容。首次提出了在流化床结晶器中选用萃取结晶耦合制备硫酸钾的工艺方法以流化代替传统结晶中搅拌作为推动力对晶体在结晶过程中所经历的成核、生长、聚集、破裂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以粒数衡算和质量衡算方程为基础建立了萃取结晶过程的数学模型

郑丹.jpg


报告结束后,与会教师就报告内容中感兴趣的问题和疑惑和四位报告人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通过此次博士论坛,报告人介绍了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了研究经验,进一步扩大了科研人员的研究视野,启发了老师们的科研思维。此次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营造化工学院活跃的学术氛围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