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学院关于开展2020-2021学年“寒假招生宣传” 社会实践专题活动的通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1-23浏览次数:2379

化学工程学院各年级

为进一步加深各地高中生及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扩大我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我校生源质量,同时锻炼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弘扬志愿者精神,学校招生就业处、校团委决定继续开展 “寒假招生宣传”社会实践专题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举办单位

招生就业处、校团委

二、活动时间

2020-2021学年寒假

三、活动主题及参与对象

主题:优秀学子母校行

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四、活动形式

面向全体在校学生招募志愿者,以各意向宣传高中(地域)为目标,寒假期间回到高中母校或生源地,通过拜访高中母校班主任、授课老师、与学弟学妹交流,在征得高中母校同意后通过宣讲会、咨询会、座谈交流会、媒体报道、发放招生宣传资料、高考备考、志愿填报指导、求学心得分享等形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五、报名

1、基本要求:关注学校发展,了解学校概况,有吃苦和奉献精神、热心志愿实践活动;有较强的责任心、组织能力和宣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强的安全意识,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报名方式和时间

报名方式:

   (1)2020年12月15日前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

111111.jpg

  (2)2020年12月15日加入QQ群462762448(校,涉及到培训、校级评优评奖)、792200340(院,涉及到院级评优评奖、材料发放、学时认定,必加)

112233.jpg  222222.jpg

  

4、选拔考核

所有人员均须参加招生就业处、校团委组织的业务培训并经考核通过,签订四川轻化工大学2020-2021学年“寒假招生宣传”社会实践专题活动安全承诺书(见附件1)后方可开展活动。具体培训时间、地点将会在微信公众号:四川轻化工大学招生就业处与本次实践活动QQ群:462762448通知。


六、评优

1、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20分)

四川轻化工大学2020-2021学年“寒假招生宣传”社会实践专题活动评选评分表(见附件2):活动开展 (80分),包含活动方案、活动开展、资料收集、活动总结等;综合考评(20分),由相关部门和学院组成测评组,测评组根据活动效果进行综合考评给出得分;特色加分(20分),包含媒体报道、数据统计、名人活动等。

2、评选流程

提交四川轻化工大学2020-2021学年“寒假招生宣传”社会实践专题活动评选评分表(附件2)、四川轻化工大学2020-2021学年“寒假招生宣传”社会实践专题活动信息反馈表(附件3)以及相应的支撑材料。

提交四川轻化工大学2020-2021学年“寒假招生宣传”社会实践专题活动信息反馈表(见附件2,活动过程中各宣传队伍可根据附件2对自己队伍进行自测,初步估计自己队伍分数,最终测评结果会根据上交的相应支撑材料进行测评。)

20213月8日前参与活动同学提交电子档材料交至招生就业处招生就业服务中心招生部,具体提交支撑材料时间与方式请关注活动QQ群内通知,活动QQ群:462762448

20213月15日前,学校综合测评组对“活动开展”、“特色加分”等部分自评分进行复核,对“综合考评”部分进行评分。

3、评奖表彰

学校:依据实践完成情况评选出四川轻化工大学2020-2021学年“寒假招生宣传”社会实践专题活动 “优秀实践团队”、 “优秀实践个人”奖项,并给予相应奖励。获奖比例不超过所有参与同学的20%,其余同学出具志愿参与活动证明。

学院:所有我院参加了四川轻化工大学2020-2021学年“寒假招生宣传”社会实践专题活动,经学院认定合格的,全部按校级活动参与奖进行二课学时补录。学院内对参与情况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实践团队”、 “优秀实践个人”奖项若干,“优秀实践团队”、“优秀实践个人”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按规定发放学时,与参与奖不累加。在学校获得表彰奖励的,与学院奖励不累加。如果团队参赛,非化工学院的同学按所属学院的规定执行。团队负责人和成员按二课规定发放学时。17级学生经认定合格的,可以认定为素质教育实践选修1学分。

七、其他

附件1请于12月18日前,交纸质档到第二实验楼4095办公室诸老师处。团队中非化工学院学生请交回所属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联系方式:0813-5505861。


                                      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共青团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总支部委员会

                                            2020年11月23日


附件1.doc



附件1:附件1.doc  (0.01M)[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