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学院举办第39期化工学院学术论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5-24浏览次数:377

为了促进学术交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518日下午2:30在第二实验楼511会议室举行了第39期化工学院学术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刘小晨博士钱宇博士范芳岚硕士研究生做了三场学术报告。化工学院的部分学术骨干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由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钟俊波教授主持。

刘小晨博士作了非富勒烯基受体小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机理研究的报告。刘博士碳中和角度引入该报告,介绍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背景与工作原理,分子材料的设计原则与合成手段,光伏器件的制备、测试及形貌表征分析,分享了课题组在受体小分子方面的合成案例,重点深入探讨了电池器件的工艺优化措施。最后也分享了自己在国外的几年留学经历。

刘小晨.png

钱宇博士作了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工作原理及应用的报告博士首先介绍了GC/GC-MS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该分析方法工作条件的选择以及样品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并结合自己多年测试样品的经验,列举了GC/GC-MS在石油烃类有机组分、白酒风味物质、固体和半固体样品挥发性成分、痕量物质的检测分析方面的一些科研实例,最后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开展科研工作中的一些有趣发现。

钱宇.png

硕士研究生范芳岚同学特异性结构纳米铁氧体复合石墨烯吸波隐身材料的研究的报告。范芳岚从隐身性能是衡量现代武器先进性的角度引入该报告;分析了吸波材料在军事领域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自己特异性结构铁氧体吸波材料的构建及其物相分析,特异性结构铁氧体复合石墨烯吸波隐身材料的性能及其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最后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也对今后研究工作提出了规划。

范芳岚.png

每一个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都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疑惑与三位报告人进行了交流和探讨。通过此次学术论坛的开展,扩大了师生在太阳能电池吸波隐身材料领域的学术视野,以及师生如何利用GC/GC-MS分析手段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化工学院师生的学术交流,不断地提高我院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全面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