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院“沂往无前”全国大学生沂蒙精神志愿宣讲团完成宣讲任务

发布者:hgAdmin发布时间:2025-03-31浏览次数:13


 ‌2024年11月16日至2025年1月,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展开培训并进行材料准备,共开展集体培训6次‌,多次调整宣讲材料以及修改完善宣讲计划,最终确定按对象特点设计差异化宣讲模式以及宣讲内容,创新使用专题讲座情景模拟案例研讨多元形式,采用理论宣讲、红色影音展映、情景剧演绎、‌互动实践、专题讲座、答题不同活动形式。

 2025年1月,自贡市沿滩区盐都“爱心蜀托”公益性假期托管班启动,线下宣讲正式开始。团队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结合沂蒙精神理论、精神内涵、发展历程、宣讲技巧(如宣讲节奏把控、互动问答设计)及案例分析(如“红嫂精神”“渊子崖保卫战”),确保宣讲内容精准化、形式多样化团队构建“理论宣讲+实践教育+沉浸互动”三维一体的宣讲体系,以及“校地联动、分众化宣讲、长效化培育”三位一体模式依托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实践场景系统解读沂蒙精神的历史脉络、精神内涵、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如结合《沂蒙精神读本》开展专题团课通过《沂蒙六姐妹》《红嫂》等经典影片展播,直观还原革命历史场景。‌在江姐小学、社区四川轻化工大学等场景编排陈毅审西瓜对崮山十四壮士”等故事,增强代入感设计“党群同心”角色扮演、“沂蒙知识问答”等环节,提升参与深度结合“渊子崖保卫战”“沂蒙母亲”等历史事件,剖析精神内涵团队宣讲的服务对象主要为6-13岁的‌少年儿童,中小学生,党团员,社区群体,大学生及学生干部‌等群体,按对象特点设计差异化宣讲模式内容,对儿童用“故事+游戏+实地”,对党员用“历史+案例+内涵”,对学生干部用“责任+使命+内涵对大学生用“游戏+内涵+实地宣传”等等‌建立“培训-宣讲-反馈-优化”全流程管理,根据不同群体不同模式的宣讲效果,寻求参与者评价,动态调整宣讲策略。

 直至3月26日,团队开展线下宣讲十场,受益群众累计达‌760人次‌,辐射超1000人。童群体中90%能复述1-2个沂蒙故事,85%表示“想成为像红嫂渊子崖村民们一样勇敢奉献的人”;大学生群体也从“闻所未闻”转变耳熟能详并主动加入到传扬沂蒙精神的行列中来宣讲产生素材含视频20部、图片300张,为后续活动提供标准化模板。

 在十场宣讲中,我们见证了红色精神的代际共鸣。沿滩“爱心蜀托”寒托班的孩子们用童言童语复刻“红嫂救伤员”的故事,以画笔勾勒英雄形象;社区老党员王阿姨在沂蒙故事中重燃入党初心,大学生陈宇峰在角色扮演中领悟“奋斗要与国家同频”——这些画面让我们坚信,红色文化能跨越年龄与时空直抵人心。作为宣讲者,我们从“照本宣科”到创新“沉浸式宣讲”:用影音素材还原“独轮车支前”的壮举,以情景剧让青年化身“沂蒙六姐妹”,在实践中将历史转化为可触摸的信仰。最深的感动来自双向奔赴的力量:孩子们的纯真誓言、  老党员的泪光、大学生“小我融入大我”的觉醒,让我们深刻体悟到,宣讲不仅是传递,更是自我淬炼。正如团队指导教师所言:“红色精神是青春的坐标,而非书本的符号。”大来井社区党委书记评价活动“为基层党建注入活力”,高校肯定我们“以朋辈引领强化思政实效”,这些认可成为我们前行的火炬。

 十场宣讲,是十次红色基因的播种。未来,“沂往无前”团队将带着“最后一碗米当军粮”的奉献情怀,继续深耕宣讲形式,让沂蒙精神在校园、社区、乡村扎根。我们将以青年视角续写“军民鱼水”新篇章,让信仰如沂蒙山的松柏,常青于时代沃土;让青春誓言永远与家国共振,照亮更多心灵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