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2025年教育部生物制药专业虚拟教研室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生物制药专业教育研讨会在我校宜宾校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药科大学原副校长姚文兵,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副处长杨中国,宜宾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谢艳兵,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曾英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并致辞。会议由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胡光忠主持。
曾英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主动融入成渝地区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持续加强生物制药专业建设,为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聚焦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研发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谢艳兵在致辞中指出,宜宾在生物医药领域,已形成涵盖原料药研发、生物制剂生产的产业链条。建议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创新联合体,培育生物制药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杨中国在致辞中强调,产学研合作是创新的源泉,该领域的发展需要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共同攻克科技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本次研讨会聚焦“生物制药专业教育质量标准”开展专题研讨。与会专家围绕生物制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以生物制药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制定为突破口,联合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一流院校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单位,重点围绕核心课程、学制学位学分设置、教师背景设置等关键设置开展深度交流,会上初步形成“生物制药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意见稿。
姚文兵教授以“药学类(含生物制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展望”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姚教授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药学(含生物制药)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提倡药学要“懂医精药,善研善成”,并提出要创新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系统阐释了“创新药物研究型”、“制药工业技术应用型”、“药学服务型”三种类型的中国特色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李校堃院士作题为“以原创新药为导向的药学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大会主旨报告,分享了温州医科大学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人才培养思路,产学研医四位一体打造药学拔尖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分享了国家级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以及教学成果奖等方面的经验和卓越成效。
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院长夏焕章以“生物制药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为题作专题报告,从专业核心课程、学制学位学分设置、教师背景设置、毕业环节时间设置、教学条件设置等方面系统解读了教学质量标准的四维评价模型与动态优化机制。
我校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杨郭以“融合创新向质而行—地方高校化工制药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在打造校内外一体化实习实训体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以赛促学提升人才实践水平和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在《生物制药专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专题研讨会上,各高校代表围绕“五大核心指标(核心课程、学制学位学分设置、教师背景设置、毕业环节时间设置和教学条件设置)”展开了系统化对标与深度研讨,结合区域实践与产业需求,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
会议还举行了由生物制药分教指委全体委员编撰《生物制药导论》新形态教材的发布仪式。
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制药专业分委员会、温州医科大学主办,我校化学工程学院承办。来自全国64所院校、企业的200余名生物制药相关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