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统筹组织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应用化学三个专业2022级共14个班级、400余名本科生,分批次前往位于自贡市沿滩区的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实习实践环节教学工作。
此次实习依托的实训基地,是四川省第二批产教融合示范项目的建设成果,由四川轻化工大学、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自贡市宇盛投资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资建设,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精准覆盖公共安全、危化工艺、单元操作、八大特殊作业等六大核心实训板块。基地创新采用“虚拟仿真+实体操作”双轨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起从理论学习到产业实践的“桥梁”。
在安全应急体验与公共安全实训区,为学生量身定制了全方位安全教育培训课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应急避险处置等关键技能。培训中,学生借助VR技术沉浸式体验火灾逃生、高处坠落等9类典型应急场景,在虚拟环境中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通过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等实操考核,将安全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实训筑牢安全基础。
在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及工段维修区,学生们得以近距离接触并操作、维修精馏塔、换热器、机泵等工业级设备,使用真实生产物料完成实验操作,并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该区域严格遵循“虚实结合”实训逻辑,学生需先通过电脑模拟复杂工况、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再进行实体设备动手操作,既保障了实训过程的安全性,又提升了技能培训的有效性。
在典型危化工艺实训区,基地通过仿真系统模拟与现场场景还原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压力异常、温度超限、突然停电、原料中断等多种工业生产中的异常工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完成异常识别、风险研判与应急处置,在实战化训练中强化临场判断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以前只在课本上看到过化工设备的示意图和工艺原理,这次能亲手操作真实设备,对‘化工生产’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李同学在实习中感慨道,此次实习实训让他完整掌握了化工生产的全链条流程,也让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加清晰。
参与指导的教师团队对此次实习实训效果给予高度认可:“这种‘真场景、真任务、真操作’的实训模式,让学生能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锤炼专业本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成长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实习中期,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杜怀明前往实训基地走访调研。他指出:“将课堂延伸到产业园区,是学院推进‘新工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更多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随着最后一批学生顺利完成危化工艺异常工况处置作业考核,本次集中实习圆满落幕。值得关注的是,依托该实习实训基地构建的“虚拟预演-实战训练-认证评价-产业反哺”闭环培养模式,正逐步重塑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范式,为西部乃至全国化工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下一步,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及园区企业的合作,在共建特色课程、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探索更多合作路径,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