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协同融合发展,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探索化工分离工程领域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与科技进步的协同路径,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化工分离前沿技术暨全国高校分离工程课程教学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祥宇宾馆隆重召开。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杜怀明带领学院相关教学科研骨干参会,并在分论坛作专题报告,充分展现了学院在化工分离工程课程建设与特色资源融合领域的探索成果。
本次研讨会聚焦“现代分离技术前沿动态”“化工工程分离领域青年人才论坛”“化工分离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化工分离领域的科技、人才、教育协同融合发展” 四大核心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化工企业的数百名专家学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分离工程领域知名专家、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及企业高级技术人员齐聚一堂,通过大会报告、分论坛交流、实地参观等形式,共话化工分离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改革方向,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与高等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
在11月1日举行的 “化工分离领域的科技、人才、教育协同融合发展” 分论坛上,杜怀明副院长以《氟化工特色资源融入分离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作报告。报告紧密结合四川轻化工大学在氟化工领域的学科优势与教学实践,系统阐述了如何将地方特色产业资源与核心课程建设深度融合:一方面,依托学校在氟化工材料研发、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科研积累,开发了 “氟化物分离工艺案例库”“氟化工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等教学资源,将行业前沿问题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建立 “校企联合教学团队”,邀请氟化工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实习指导,构建了 “理论教学 -科研训练-产业实践” 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与行业适配度。


杜怀明副院长的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大家认为,该实践探索既立足地方产业特色,又紧扣课程建设核心需求,为高校如何将“特色资源” 转化为 “教学优势” 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尤其对地方本科院校推进课程内涵建设、培养产业急需人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论坛期间,课程教学团队还与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同行就分离工程课程思政建设、AI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就后续开展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此次参会是化学工程学院积极对接全国化工高等教育发展前沿、主动融入行业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氟化工特色资源与课程建设的融合实践,加强与国内高校、企业的协同合作,不断提升分离工程课程的内涵质量与人才培养的精准度,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与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